60歲的楊伶俐笑著說:“選房子比選老公還重要,房子要陪伴你一生,老公卻不一定。所以要選擇一個能善待你一生的小區。”楊伶俐在重慶龍湖社區已經生活十年,她目前是龍湖義工團團長。
龍湖義工團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由龍湖9大社區23個項目的業主自發組織、建立而成,目前團員總數277人。近兩年來,義工團所做的公益活動很多,比如向貧困山區小學捐獻字典、給山村留守兒童送生活物資、為雅安地震捐款、為殘疾人蓋房子等。
楊伶俐自豪地把龍湖的業主比喻成“龍民”。她滿懷憧憬地對記者說,“龍湖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都有樓盤,以后義工團隊伍會更擴大,用你們年輕人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自發成立義工團
“別看我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身體和心態都是很年輕的。”楊伶俐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她的聲音依然活力十足。
楊伶俐告訴記者,“龍湖義工團最早是由業主自發成立的,三年來去過地震災區捐款,也幫助過留守兒童,甚至和重慶市殘聯合作為殘疾人蓋房子。”
龍湖集團物業管理部總經理周洪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龍湖義工團最早發起是因為5·12汶川大地震,當時新聞報道說,可能還會面臨一場大的余震,而重慶有可能成為震中。這導致龍湖重慶的業主們都非常恐慌,不敢在家里睡。龍湖物業只好集中組織業主在公園避難,僅兩個公園就容納了4萬多人。物業提供了1000多桶直飲水,人手仍然不夠,于是,就有很多業主自發前來幫忙。后來,就借此機會組織業主捐款捐物,共計20多萬支援地震災區。”
周洪斌告訴記者,龍湖義工團之所以能夠壯大,首先是因為公益活動業主參與度高,其次有的業主希望孩子接受公益教育的需求,再加上人們對社會上的公益組織信任程度不高,龍湖的業主們因此自發組織了公益團隊。
重慶地處山區,貧困山區學校數量很多。與楊伶俐相仿年紀的龍湖義工團副團長艾伶健感受最深。他說,以前當過知青,體驗過上山下鄉的苦,義工團的成員去山區考察時看到一些孩子沒有字典,沒有書包,內心很難受,所以就想到了組織一些送字典送書包的活動。龍湖義工團曾向全體龍湖業主發出“愛心字典征集令”,共募集15431本字典,并向貧困山區小朋友捐獻字典13000本。
義工團副團長艾伶健說,今年4月20日地震發生后,義工團就開始發動龍湖在重慶的業主捐款,先是由物業把短信都發給各個小區的業主,義工團再組織募捐。24號他們馬上奔赴災區,因為大部分傷員都在成都華西醫院,便先去醫院,直接到病房把15萬慰問金帶給傷患。25號又趕到雅安現場,通過一對一捐款的形式把資金捐給災區民眾。
此外,義工團還和重慶殘聯合作,去殘疾人家里實地調查,發現房屋條件比較困難的家庭,如家里漏水等,由龍湖集團為其出資蓋房。
楊伶俐深深地感覺到,幸福就是你幫助了別人,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健康。“以前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現在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每一件小事情都不簡單。”楊伶俐對于義工團的公益行動并不想多談。她認為,成員們已經在公益活動中感受到了幸福,媒體的報道反而會有一些困擾。
注重細節的龍湖平臺
龍湖義工團的成員們都認為,這些社區公益離不開龍湖集團的幫助,他們提供了一個通道,讓幸福的水滴如涓涓細流一樣流淌。
帶著小孩一起來參加義工團的李晉渝女士也有同樣的感受。她說,自家孩子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收獲很大,這樣互相感動就很幸福。但她以前在重慶也參加過一個叫“綠葉義工團”的公益組織,但由于這個義工團在社會上沒有各方面的人脈和資源,“綠葉”就解散了。她說,龍湖義工團能延續這么久,能做這么多有意義的事情,和龍湖物業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楊伶俐在談起龍湖集團時贊不絕口,“在義工團這件事情上,龍湖集團首先提供了信息平臺。比如,通過龍湖的信息系統給各個業主發短信等;其次在宣傳欄上張貼廣告;另外還會提供組織活動的場所等等。”
楊伶俐認為,義工團的活動之所以得到龍湖集團的支持并得以壯大,是因為龍湖集團也是用心做公益的企業。比如,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每年都會拿出幾百萬來做公益活動。讓楊伶俐印象最深刻的是,龍湖義工團發起為給殘疾人蓋房子活動。“龍湖非常用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副捐贈者的派頭,而是從細節上考慮,設計適合殘疾人的戶型,建筑的過程中也一點不馬虎,力求完美。”
楊伶俐所說的助殘行動是龍湖集團和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舉辦的“雨露助殘”行動,從2010年的初期調研到2011年對危房改造行動回訪,再到2012年的項目啟動,義工團和龍湖物業一起在行動。
龍湖物業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社區公益方面,龍湖只是用心比較多。在組建龍湖義工團過程中,最初,龍湖物業給予了一定的啟動資金。在業主物質層面都較豐富的今天,龍湖物業希望通過龍湖的努力,讓業主在精神上感到幸福,從而達到龍湖提出的“善待你一生”的理念。
除了義工團活動外,龍湖物業還組織過跳蚤節、環保節、粽子節、免費家電維修活動等。
該人士認為,活動的組織是個長期的過程,每個過程都要定位清晰。龍湖物業一般會提前拿出第二年的活動計劃。此外,物業還根據小區住戶的特點,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活動。比如,紫都社區以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很多老年人年輕時候沒有舉行過婚禮,所以龍湖物業策劃了一個“金婚風雨情”活動。主要以園區特色景觀為婚紗拍攝地點,舉行集體婚禮儀式。再比如,在高檔公寓式住宅小區南苑項目,業主都是年輕人,就為他們準備了車位交換、出租的“跳蚤節”。
該人士稱,為了便于復制和推廣,龍湖物業會在每年活動之后,著手修訂《社區活動守則》,方便以后推廣到其它城市的龍湖社區。
“以后在龍湖會有更多像楊伶俐老師一樣熱心善良、活力四射的阿姨。”該人士稱。
磨菜刀與教化妝的物業
周洪斌稱,龍湖對幸福社區的理解就是圍繞業主需求,營造居家安全、便利、環境優美、豐富多彩等感覺。
其中首要的是營造安全感。“比如,龍湖物業的保安人員在業主進出小區時都要敬禮。以前納悶為什么要折磨我們的員工做這種形式化的動作,后來通過業主調查發現,有的業主覺得通過敬禮這種儀式,感覺到進出小區有安全感,被人注意。此外,龍湖設立電子門禁,定期設置開放日,組織業主參與巡查。龍湖物業堅持啟用年輕的保安,雖然人力成本高點,但是年輕人反應快,解決問題的速度快。”周洪斌稱。
此外,龍湖物業還在主動幫助業主解決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說龍湖物業曾經組織過磨菜刀活動,因為現在業主的菜刀都沒人磨,男士不樂意去磨,女士也不知道怎么磨,一個小區就磨了700多把菜刀。冬天,龍湖物業還集中組織曬被子活動,物業人員幫忙把業主的被子拖出去曬太陽。
在提供便利方面,龍湖物業還堅持社區配送、團購水果、生鮮蔬菜等服務創新。龍湖物業甚至會教全職太太如何做飯、插花、化妝,甚至怎么去取悅老公。其員工經過專業化妝培訓,由員工再去教業主化妝,這樣就顯得有親和力和信任感。龍湖物業還為每一位龍湖業主發放了用戶手冊,記載了周圍5公里的餐飲、超市等地點。
通過這些工作,龍湖物業的滿意度達到了93.7%,業主收費率達99.5%。
這一點,楊伶俐也有同感。楊自稱自己是個馬大哈,有時候甚至會把鑰匙忘記在門上。龍湖的物業人員看見了就會立即給她打電話,而且守在門口寸步不離,直到她回來取了鑰匙才離開。作為醫生,楊伶俐會經常出差,有時過了十天半個月才會回家,物業看到她后會到她家里來檢查下熱水器的打火設置,確定能沖熱水澡了才離開。
周洪斌稱,龍湖的業主水平和素質高,物業又比較注重營造龍湖業主的尊貴感,這可以讓社區公益傳遞更多正能量。